1970-01-01 来源:壁挂炉月刊网 浏览量:7943
自2015年以来,中国壁挂炉行业领域最大的热点之一,非“煤改气”工程莫属,其在壁挂炉行业迅速地攻城拨寨,势如星火。“煤改气”有哪些关注点?过程中企业呈现何种状态和变化?通过“煤改气”这件事能带给我们哪些思考?最近,广州迪森家居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史玉军针对华北“煤改气”热点问题作了分析。
中国
壁挂炉产业在历经了2015年的短暂徘徊后,在2016年进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阶段,预计此种趋势还将延续至2017年、2018年,甚至2019年。行业的发展固然快,但能不能更好?这是所有行业同仁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2015年~2016年,中国的“煤改气”项目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华北地区为代表的“煤改气”无论是对行业、企业还是用户而言,肯定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现差错。在这里将展示我的个人思考,没有结论——
从2013年起,中国燃气供热专业委员会为整顿行业秩序,构筑行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出了“十大国内外
壁挂炉品牌”的评选活动,最后入选的十大品牌无论从实力还是影响力而言,都得到了行业内外的一致公认。
以上分别为2013年和2015年评选出的“十大国内外
壁挂炉品牌”。评选从企业规模、质量水平、技术保障、行业贡献以及售后服务五个维度作为参考标准,具体而全面地展现出企业的真正实力。
接着分析一下,2015年华北“煤改气”的中标企业中,都是何种类型的企业呢?以下数据是迪森市场部同事整理汇总而出的:
以河北邯郸地区为例,标红为十大品牌。2015年4月,在中标企业中,十大品牌所占比例为40%;2015年6月~10月,十大品牌所占比例和数量不断减少。请大家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哪。
2016年,华北“煤改气”的中标企业情况是否发生了某种程度的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河北中标数量为40多万台,如果是燃气公司或用户自主选择的情况,往往十大品牌被选中的几率较高,因为其质量、规模、技术水平等方面会得到一定保障。
“煤改气”是好事 还需循规律
以政府的角度而言,其意图是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以清洁能源治理雾霾,为碧水蓝天作出贡献。但以用户角度而言,其认为
壁挂炉操作复杂,导致用户对
壁挂炉心存恐惧,自主参与度较低,有些用户家中即使安装好产品也不用或暂时不用。政府需求缺乏提前规划和合作协商,造成多数厂家供货紧张,上游元器件生产厂家疲于奔命。以最终结果来看,产品质量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不专业的安装也会导致管道漏气、漏水严重。
壁挂炉烟管安装不规范,安装位置由政府指定,有些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加长烟管中,用单层烟管或铝箔管充当烟管进行“软连接”;大部分村民家里采暖用的散热器多为老式铸铁散热器,改用
壁挂炉时不清洗。
用经济学的思维来衡量“煤改气”,就是按照经济规律才能做到又好又快。用四个维度分析:花自己的钱,为自己办事,效率高,效果好;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效率低,效果好;花自己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高,效果差;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效率低,效果差。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这是效率最低、效果最差的一种方式,而“煤改气”的过程到底属于哪一类呢?大家自己分析。
政府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反思
政府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反思,我提供一个参考点。前段时间,张维迎教授和林毅夫教授在争论产业政策。实际上产业政策有没有,不能说该不该,一定要看最后的实际效果。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良的愿望铺成的,政策的初衷和最后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的。
评价一件事,最好是用效果来评价,而不是用动机来评价。我提供一个例证:“家电下乡”政策于2008年开始,2013年初结束。2008年的下半年,当时为了拉动经济,在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下,中国大量的出口能力难以消化。政府就开始提倡“家电下乡”自我消化,这是政策制定的初衷。中央和地方累计财政补贴共达到765亿元,平均向每个农村家庭发放了接近400元的补贴,总共为企业销售了2.98亿台的各类电器,以冰箱、彩电、洗衣机、空调为多,实现“家电下乡”的总销售收入为7204亿元。
最终结果是怎么样?我引用一个《经济时报》的朋友,在一次内部培训上的讲话:实际上是透支了市场。本来这个市场是稳步发展的状态,结果把3~5年后的量拉到现在,通过政策把市场透支,透支意味着可能过了透支的阶段以后,市场需求就会“断崖式”的下降。
产能和需求量相匹配的时候,大家拼命地扩大产能,经过这个阶段以后,产能就会严重过剩。为什么现在要“去产能”“去库存”,跟政策不能说没有关系。还有原来被淘汰的一些企业死灰复燃,结果是延缓了产业结构的调整。
最后我再申明一点,以上纯粹为我个人的思考,不代表任何其他的人观点。我只是提供一个不同的看问题角度,只要多思考,对我们企业的发展,一定会有莫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