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壁挂炉网!
当前位置:中国壁挂炉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观察 - 正文
英国黑灯,德国弃核 各国应对能源危机方式各不相同
壁挂炉网      2021-10-12 08:32     来源:     浏览量:28361

近一年来,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有愈演愈烈之势。从亚洲到欧洲,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影响,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英国召开会议时当场“黑灯”

印度超半数燃煤电厂库存不足3天

印度能源部门的官员近期表示,当地135家骨干电厂中,有72家电厂的电煤存量不足3天,电煤供应紧张的局势十分严峻。印度国内的雨季导致不少煤矿停产,跨邦煤炭运输不畅也令燃煤库存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国际煤价成倍上涨,让印度燃煤电厂为煤炭发愁。

印度金德尔钢铁电力集团执行董事 夏尔玛:从南非进口动力煤的价格,一年前是60美元一吨,现在单价已经涨到180到210美元。

英国官员讨论能源问题时当场“黑灯”

近日,英国能源市场监管机构官员乔纳森·布里尔利,通过视频出席能源问题听证会。就在他向议员们保证,天然气危机不会导致英国冬天停电时,他所在的房间突然暗了下来。布里尔利不得不中断会议前去查看,其他与会者随即调侃说:“我们果然没电了!”

全球多地天然气、石油、煤炭价格飙涨

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亚洲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近6倍;欧洲天然气价格较去年5月份暴涨超过10倍。石油价格也迅速飙升,布伦特原油突破83美元,创三年来最高水平。天然气、煤炭、石油等价格飙升之际,一场能源危机正席卷全球。

德国将在2022年全面弃核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一系列能源危机,让多国陷入困境。但即便如此,德国依然坚持在明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为什么德国要在能源不足的紧急关头放弃此前所倚重的核电?他们又找到了哪些新的替代方案呢?

在德国南部,一座废弃核电站的冷却塔被爆破拆除。爆破前,冷却塔上投影着一行德语:“为替代能源让路”。十年前,核电曾占到德国电力供应的四分之一。明年,德国将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彻底放弃”核电也让德国付出了一些代价,不仅造成了1.7万亿欧元的经济损失,还面临能源公司的诉讼。今年3月份,德国政府宣布,对退出核电产业的企业们提供经济赔偿,总金额达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86亿元。

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9年,德国的电力消耗总量几乎持平,近十年更是呈现下降态势。其中2019年,德国全国的用电量为524太瓦时,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值。

不仅是核能,按照德国的计划,2038年前将关闭所有煤电厂,2050年前将放弃使用天然气。传统能源退出的同时,各种新能源正加速进入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德国电力市场的近50%,是十年前的近三倍。其中,风力发电做出了最大贡献,占比27.4%;光伏发电占比9.7%;其余的12.2%则由生物质能,水力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构成。

德国的政策也极大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同样计划放弃或缩减核能的还有瑞士、比利时、西班牙和法国。法国作为全球核电大国,计划在2035年前,把核电占比从目前的75%降为50%。

南非投资27亿美元自主发电

一边是淘汰旧有能源,一边是发展新型能源。事实上,不仅是德国,依据自身国情和资源的差异,各国都在因地制宜地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寻求能源转型的新路径。电力是采矿业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最大的运营成本之一。近日,由于南非国家电力公司持续减负断电,当地一些矿业公司计划投资27亿美元,自行建设光伏、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站,摆脱国家电网的束缚。拥有南非最深铂金矿的诺瑟姆铂金公司,更是在政府提升最大发电能力之前,就已经决定自主发电。

英国建设大规模海上风电场 风电占比一度超50%

不仅在南非,为了利用多样化的新能源,欧洲各国也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寻找自身的发展路径。英国凭借海岸线长、风速高、部分海床深度较浅等优异的资源条件,建设了大规模海上风电场。去年年底,英国风电在能源结构中占比一度超过50%,创历史新高。

各国利用本土优势发展可再生能源

而法国则利用丰富的离岸风力资源、水力和森林资源,发展风电和太阳能。预计到2028年底,法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将较2019年翻四番。美国则凭借广袤的地域,建造大型太阳能发电厂。数据显示,到2023年,美国太阳能装机容量将达到324吉瓦,是2020年的三倍多,相当于目前全美40%的家庭用电。挪威、瑞典、冰岛等北欧国家则利用丰富的生物质、水力与地热资源,率先实现了可再生能源主导的能源更替。

如果说欧洲和亚洲的能源短缺主要是由于过度依赖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而导致的,在一些其他国家,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也在加剧能源供应的紧张。

今年以来,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巴西国内出现了严重的干旱,巴西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一直以来水资源丰富,国内超过六成的电力供应来自于水力发电,干旱导致巴西国内的水力发电濒临崩溃,需要从邻国进口电力才可以勉强维持。电力短缺的巴西也逐渐在国际能源市场购买天然气以应对能源的短缺,这反而进一步推高了天然气的市场价格。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样,心中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全球范围内正好是在今年的这个时候,好像约好了一样,不管是石油、天然气,还是煤炭,都几乎同时出现了供应的短缺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形成这一次全球能源危机背后的原因。

首先,能源价格的暴涨,最直接的原因是:在疫情爆发之后,全球各个主要国家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实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包括美国、英国、日本在内的全球重要经济体,面对新冠疫情的冲击,首先想到的就是印钞票,以美国为例,截止到目前,美国发行的国债规模已经达到了美国国会认可和支持的上限,达到了28万亿的规模,也创下了历史之最,政府不仅通过下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来向市场释放流动性,甚至直接把现金发到了企业家和居民手中。大家想啊,这么多国家一起印钱,那么全世界市场上的货币不就马上多起来了吗?但是商品的生产,特别是能源的开采,哪有你印钞机速度快啊,如果市场上的资金多了两倍,但是能源的供应速度跟不上,再加上能源又是硬通货,很难在市场上找到其他的替代品,于是,能源价格的暴涨就在情理之中了。

其次,造成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多变和异常的气候,大家有没有觉得,现在的气候变化是越来越快,越来越诡异了,别的先不说,今年发生在郑州的大雨,一天时间内把郑州平常年份一年的降水量都下完了,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今年,在欧洲、美洲都出现了类似的极端天气。在欧洲,受到极端高压的影响,大面积地出现了干旱天气,干旱导致欧洲的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供应不足,以英国为例,早在2017年,英国国内风力发电占到全部发电来源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1%,可以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这一场干旱直接导致了英国国内的风电供应不上了。

同样的极端气候也发生在巴西,巴西今年受到拉尼娜气候的影响,也出现了长时间的干旱,导致国内的水力发电也受到了影响。极端天气造成的后果是,这些国家无法再确保新能源在原来的电力供应体系中仍然保持预期中的比例,只能转向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寻求补充。

最后,这一场能源危机背后最深刻的逻辑是全球范围内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阵痛。2021年,大家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等概念都不会感到陌生了,不仅是我们国家,全世界都在寻求节能减排,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淘汰传统能源,加快引入清洁能源。这是一场能源转型,是人类为了下一代更好的存续,必须要去做的事情。

以欧洲国家为例,欧洲一直在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走在全球的前列,早在几年之前,欧洲已经把境内一些传统发电厂,比如火力发电厂进行了关停和淘汰,从逻辑上看,这一点儿问题也没有,不过欧洲国家没有想到的是,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和水电在内的清洁能源都有一个共性,受到气候的影响比较大,不如传统化石能源来的稳定,在欧洲出现极端气候影响了风力和水力发电的情况下,新能源发电歇菜了,这个时候,政府回过头来一看,哎呀,原来可以发电的那些火电厂已经被关停了,没有办法,只能到国际市场上寻求高价的天然气资源。

因此,与其说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一场能源危机,不如说这是全球各国能源转型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

那么,我们怎么来应对这一场能源供应短缺呢?除了需要智慧,我们更加需要的是时间。

首先,这一场能源危机其实是提前给我们敲了警钟,如果人类真的遇到了能源短缺,考虑到天然气、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本身是有限的,我们不应该将人类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有限的传统能源上,而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和时间来开发、利用新能源以进行替代,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人类需要进一步加大能源开发投入,加快技术的研发与革新,减少能源运输消耗,提高储存和利用的效率。

其次,国际社会应该在能源供应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全球性的能源危机需要人类共同来协商应对,以前啊,能源一直被一些国家作为在国际社会挟制其他国家的武器,这个做法在未来将变得越来越短视,一旦能源问题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没有国家可以幸免于难。

最后,我们也不需要感到太恐慌,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小,等到各个国家经济从疫情当中恢复过来,必然将收回一部分的流动性,到时候啊,能源的价格也就不会再无限制的上涨了。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合作洽谈:18601012024
发文投稿:18810107320
展会合作:010-84938918
售后服务:010-84938918
  • 扫描二维码
    浏览手机官网

  •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信公众号

巴巴传媒 京ICP备10028109号-10 Copyright © 2006-2019 zgxf88.com. All Right Reserved
首页    |    关于我们    |    合作伙伴    |    品牌入驻    |    广告服务